世界记忆

  侨批是珍贵的世界文献遗产,被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剩馥”。它记录了侨乡和移居地的社会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移民参与国际开发,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文化价值和世界意义。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记忆名录标识

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工程是199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续。世界记忆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世界记忆名录》,鼓励各地区与各国分别建立本地区和本国的名录。截至2015年,中国侨批档案与南京大屠杀档案等10项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申报世遗

  在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侨批档案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世界意义,先后于2010、2012年分别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并于2013年6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0年福建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12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证书

  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证书

摘译
  尊敬的丁先生:
  我很高兴通知您,在韩国光州召开的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2013年6月18-21日),经该委员会的推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决定“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为此我们将附上一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签署的证书。列入到《世界记忆名录》中的这项文献遗产缩反应的独特价值,意味着它代表全人类的利益,理应受到保护。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注集体记忆的重要性和其为更多数人所了解的绝佳机会。就此而言,我强烈建议您和世界数字图书馆(www.wdl.org)建立联系,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伙伴,这样会使文献遗产更易为大众所了解和利用。
  我们邀请您通过在福建省档案馆举办一场特殊的仪式并为匾额揭幕,或组织其他的庆祝活动,来纪念“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被选定为世界记忆。
  随函附上使用世界记忆标识的指导准则,我们希望能够为文献遗产的保护拓展更为广阔的视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讯与信息部门助理总干事 贾尼斯·卡克林斯 敬上

海邦剩馥

  侨批作为民间留存的历史记忆,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被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剩馥”,其文化价值和世界意义历久弥新。


  来自民间的侨批记载翔实,内容丰富,从中可以了解到祖国与侨胞居住国的国情、侨胞故乡的乡情、侨胞家庭的家情和侨胞与他们眷属的亲情,是研究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以至海外移民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的宝贵历史资料,与典籍文献互相印证,补充典籍文献记载之不足,可谓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
              ——饶宗颐

  2011年,福建省档案局在广东开展福建侨批档案的宣传推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埃德蒙森,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名录评审委员会主席如加亚·阿布哈孔参观福建侨批档案。

  2012年12月,“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档案馆新馆举办,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的专家学者一致指出侨批作为重要的文化、经济、情感纽带,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可作为重构全球史和亚太区域文化史的重要素材,是全人类共享的珍贵记忆遗产和精神财富。

  2013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工程”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专家学者指出,侨批档案是目前已发现的非官方记载、数量最多的移民文献,是海外移民研究皇冠上的钻石之王。

  2013年4月,李红副省长在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强、省档案局局长丁志隆陪同下参观“海邦剩馥——中国侨批档案展”。


  侨批档案作为华侨的历史记忆和华侨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其产生路径与海上丝绸之路告诉契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侨批档案申遗前后,我们积极开展侨批档案文化的宣传推广,赴美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近20个城市以及本省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侨乡华侨农场、学校举办侨批展览。

  2012年12月·福建省档案馆

  2013年6月·泰国曼谷

  2015年5月,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中国福建周)

  2013年11月·印尼雅加达、泗水

  2014年9月·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山

  2015年10月·美国纽约、华盛顿

  2015年10月·厦门(第八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


  侨批作为民间留存的历史记忆,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被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剩馥”,其文化价值和世界意义历久弥新。

  相当数量的侨批封采用“红条封”,并印制有陶怡松兰、富贵寿考、白头永昌等不同题材图案的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华侨与侨眷在长期通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数量可观的记录有家庭成员迁徙、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内容的侨批。

  厦门同安籍林老全家族侨批,时间跨度从1912年至1940年。

  这一封批信无论是使用的纸、墨等材料,还是书写格式、礼仪用词,都原生性地保留了中国传统书信的风貌。

版权所有 福建省档案局(馆)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省档案馆地址:福州市大学城中心共享区明德路2号 邮编:350108 闽ICP备05035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