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乐西山造纸技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5日 字体:      
分享到:
 按: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档案”微信公众号陆续编发介绍,带领大家品味八闽大地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将乐是福建四个传统手工造纸大县之一,生产毛边纸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中国书法工具手册》记载,将乐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之一。而将乐的毛边纸又数灵山秀水的龙栖山“西山纸”最负盛名。据《福建通志》记载,将乐西山纸在唐、宋时代颇负盛名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扩展项目名录。

西山造纸技术工序复杂。需经砍嫩竹、断筒、削皮、撒石灰、浸漂、腌渍、剥竹麻、压榨、匕槽、踏料、耘糟打浆、抄纸干纸、分拣、裁切等2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否则功亏一篑。

利用西山纸技术造出的纸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久存不蛀用于书法吸墨性强墨色固定而不褪色西山纸既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又可用于书法装裱后古色古香深受喜爱。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清代以后西山纸远涉重洋畅销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4-1976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出版局几次调将乐毛边纸进京印刷《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和重要历史书籍。

西山造纸技术是中国古老手工造纸技术的缩影对研究福建及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相关信息